
柳樹的得名源自柳樹的頭木頭作業(yè)法。木材至今仍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材料,古代工具簡陋,伐取粗大樹干非常困難,而用伐取兩寸來粗的樹枝則比較方便。因此,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兩寸來粗的枝干。在長期使用中,人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柳樹伐過枝干后,茬口處能夠萌生新枝條,而且新枝通直,更利于使用。在我國鄉(xiāng)土樹種中,柳樹萌枝能力最突出。因此便形成了對柳樹的頭木作業(yè),在一定高度截去樹冠,促進新枝萌生,每隔幾年伐取枝條利用。頭木作業(yè)的結(jié)果是保留樹干,以便持續(xù)利用枝條。這就柳樹得名的所在。“柳”字與“留”字讀音相同,“柳樹”就是“留樹”,表示保留樹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類樹。
柳樹在中國北方常用來營造頭木林,民眾采用頭木作業(yè)法周而復(fù)始地獲取薪材或編織材料,是我國古人最早認(rèn)識并大量栽植的樹種之一。在甘肅一些地方,人們將頭木作業(yè)伐取的柳樹枝干修整后,剝皮,埋入土水,再灌上水,幾個月后待枝干周圍的泥土發(fā)黑時,挖出枝干,陰干使用。經(jīng)過這樣處理的柳樹枝干用作椽子,不翹不裂,不生蛀蟲。在甘肅一些地方還發(fā)現(xiàn)另一種伐用柳枝的方法,不截除樹冠,只伐取枝條,樹干仍可以像正常樹木那樣生長,而且有意使樹干傾斜,加上枝樁,很方便攀登作業(yè)。
旱柳別名柳樹、立柳、青皮柳。枝直立或斜展,葉中部最寬,基部圓形或?qū)捫ㄐ巍W兎N與類型有絳柳(f.pendula),小枝下垂;‘龍爪’柳(cv.Tortuosa),小枝,葉卷曲。紅花龍須柳(f.rubriflora),小枝卷曲,花藥紅色,花絲和苞片黃色。鏝頭柳(cv.Umbraculifera),樹冠半球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