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態特征
喬木狀竹類植物,地下莖合軸型。 竿高8-10米,直徑3-5厘米,尾梢彎垂,下部挺直;節間長40-70厘米,綠色,幼時被白蠟粉,并貼生或疏或密的淡棕色刺毛,以后變為無毛,竿壁薄(2-5毫米);節處平坦,無毛;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七節至第十一節開始,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,中央1枝略微較粗長。
籜鞘早落;革質,硬而脆,稍有光澤,背面近基部貼生暗棕色刺毛,先端稍向外緣傾斜而呈不對稱的寬拱形,籜耳較小,不相等,其末端不外延,邊緣具細弱波曲狀繸毛,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,稍微向下傾斜,長約1.5厘米,寬4-5毫米,小耳長圓形,不傾斜,其大小約為大耳的一半;籜舌高2毫米,邊緣齒裂,或有條裂,被短纖毛;籜片直立,易脫落,卵狀狹三角形,其長度約為籜鞘長的2/3或過之,背面近基部處疏生暗棕色刺毛,腹面在脈間被短刺毛或有時近于無毛而粗糙,先端的邊緣內卷而成一鉆狀銳利硬尖頭,基部稍作心形收窄,且其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/3。
葉鞘無毛,背部具脊,縱肋隆起;葉耳發達,通常呈鐮刀形,邊緣具彎曲而呈放射狀的繸毛;葉舌*低矮,邊緣嚙蝕狀,無毛;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,一般長9-17厘米,寬1-2厘米,上表面無毛,下表面密生短柔毛,先端漸尖具鉆狀細尖頭,基部近圓形或楔形。
假小穗單生或數枚乃至多枚簇生于花枝各節,鮮時暗紫色,干時古銅色,稍彎,線狀披針形,長3-4.5厘米,寬5-8毫米;先出葉寬卵形,長3毫米,具2脊,脊上無毛;具芽苞片2或3片,寬卵形,長3-4.5毫米,無毛,先端急尖具短尖頭;小穗含小花5-8朵,頂生小花不孕;小穗軸節間為半圓柱形或扁形,長約4毫米,頂端膨大;穎僅1片,寬卵形,長6毫米,無毛,具21脈,先端急尖具短尖頭;外稃橢圓形,長11-14毫米,無毛,具25脈,先端亦急尖具短尖頭;內稃披針形,長12-14毫米,常稍長于其外稃,具2脊,脊上無毛,脊間10脈,脊外每邊各4脈;鱗被不相等,邊緣被長纖毛,前方2片近匙形,長3毫米,后方1片倒卵狀橢圓形,長2毫米;花絲細長,花藥黃色,長5毫米;子房寬卵球形,直徑2毫米,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,基部具子房柄,花柱長0.7毫米,被短硬毛,柱頭3,長6-7毫米,羽毛狀。
生長環境
青皮竹適生于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中,生長迅速,蒸騰作用強,較散生竹耐水濕。好生于土壤疏松和肥沃的立地,河岸溪畔、平原、丘陵和四旁均可生長,尤其是江河兩岸、盆地和平原沖積土上生長*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