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沿海灘涂面積較大,種植耐鹽堿植物可大大降低改良成本。總結了沿海灘涂竹柳造林技術,包括選地整地、插穗準備、扦插造林、撫育管理等內容,以期為沿海灘涂地區經濟林與能源林建設提供技術支撐。土壤鹽堿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,據統計,我國鹽堿地面積約有2 700萬hm2,其中江蘇沿海灘涂總面積約68.73萬hm2,約占*灘涂面積的1/4。沿海鹽堿地理化性狀差,植物生長不良甚至不能成活,難于建立植被,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和農林綠化,影響了生態環境。目前,我國沿海灘涂的開發利用往往采用人工方法進行土壤改良培肥,投資大,周期長,綜合效益低下。隨著資源短缺日益加劇和生態保護的迫切需要,耐鹽堿竹柳植物在灘涂上的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青睞,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工程費用和養護管理費用,而且耐鹽堿植物定植后可降低土壤鹽分含量、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,利于土壤改造。竹柳,楊柳科柳屬植物,是近年來引進的一個多元雜交生的柳樹新品種,為高大落葉喬木,葉狹長,為披針形葉,單葉互生,稀對生,葉長3~7 cm,雌雄異株,辛荑花序直立,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,雄蕊2至多數,花絲分離或部分或全部合生,子房無柄或具柄,為多倍體。在沿海如東縣東凌地區鹽堿地上實際種植,觀察發現竹柳在耐鹽堿性、生長速度、單位面積投入產值比上優勢明顯,是目前已知*好的鹽堿地豐產速生林樹種之一。竹柳選地整地鹽堿地的自然條件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