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界新添11個洛陽“成員”,包括5月中旬開花的金閣迎夏
昨日上午,在國家牡丹園里,不少牡丹、芍藥的枝頭上結了飽滿的種子。
一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牛皮紙袋,一手輕撫掛在枝頭的種子,國家牡丹園副主任、高級農藝師劉改秀正專心致志地觀察授粉牡丹和芍藥的結種情況。“這些種子一般長到8月前后才能成熟,其間需要我們反復觀察和記錄結種情況。培育牡丹新品種,就好比將兩種牡丹或將牡丹和芍藥拉在一起‘相親’,至于雙方合不合適,就看能不能結出種子。”她說。
近日,劉改秀和同事們自主培育的11種牡丹通過了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分會審定,被確定為牡丹新品種。
2011年,劉改秀和同事們著手培育這些牡丹。經過幾年大田試驗,這些牡丹因具有花色稀有、開花時間較晚等優點,受到鑒定專家的一致肯定。
“每年4月底,洛陽市各大牡丹觀賞園就進入賞花尾聲,而此次申報的11個牡丹新品種中有4個是由牡丹、芍藥雜交的特晚開牡丹品種。其中,金閣迎夏的自然花期為5月11日至18日,若推廣種植后,可將洛陽市牡丹整體花期延長至5月中旬。”劉改秀說。
由牡丹、芍藥孕育的“混血寶寶”幼苗
牡丹當“爸”,芍藥做“媽”,孕育“混血寶寶”不容易
此次,入選牡丹界的11個洛陽“成員”有何亮點?劉改秀給出了答案,其中4個是由牡丹和芍藥孕育的“混血寶寶”,分別是黃焰、黃蝶、橙色年華和金閣迎夏。
芍藥是草本植物,牡丹為木本植物,要將兩個種間不同、花期不同的植物拉在一起,進行遠緣雜交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牡丹“爸爸”要選晚開品種,芍藥“媽媽”要選早開品種,開花期相近,能降低培育難度。即便如此,采集花粉、重新授粉、結出種子仍非易事。
4月,當選定的牡丹“爸爸”綻放笑顏時,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將牡丹花蕊中的花粉管取下,放在玻璃容器內。為了便于保存,需要在散粉前將花粉管取下。
接下來,要將花粉攤開晾曬,等待自然散粉后再重新包裝好,放置在-18℃的冷箱中進行速凍,讓其在保持活性的同時瞬間進入休眠狀態,等待選定好的芍藥“媽媽”盛開。
“初開的芍藥不適宜授粉,要待花頭分泌出黏液,授粉工作才能開始。先將芍藥自身的花粉去掉,再用毛筆筆頭蘸上牡丹‘爸爸’的花粉在芍藥‘媽媽’的柱頭上輕刷。刷好后,將整朵花套上袋子,防止蜜蜂等小昆蟲帶來其他花朵的花粉,影響培育結果。3天后,進行第二次授粉。如此這樣,反復三次才算完成授粉。整個授粉工作持續10天左右。”劉改秀說。
培育初期的授粉就好像一場大型公開相親會,技術人員只有讓盡可能多的牡丹“爸爸”與芍藥“媽媽”相遇,才能增加成功率。種子孕育出來,開始播種種植,這種由牡丹和芍藥雜交出的種子的出芽率僅為40%至50%。牡丹出芽后要裝入營養缽,放在溫室中繼續培育,直到第二年秋天,方可轉入大田培育。
一株健康成長的牡丹苗,四五年才能開花。開花后,技術人員還要對開花的品種進行篩選,選擇優良品種繼續培育。“一株雜交出的牡丹,要牡丹和芍藥的性狀兼備才算成功。”劉改秀說,“標準很多,葉子是芍藥葉,花是牡丹花,根像芍藥根,嫩芽似芍藥芽。”
粉紫菊
晚粉
花色稀有、成花率高,11個牡丹新品種很適合觀賞
“除了黃焰、黃蝶、橙色年華和金閣迎夏4個牡丹、芍藥雜交品種,此次申報成功的11個牡丹新品種中還有7個品種是牡丹與牡丹種類雜交的結果,分別是粉紫菊、玲瓏粉、觀音菊、嬌艷欲滴、日暮芳、晚粉和粉云。”劉改秀說,這11個牡丹新品種花色稀有、開花較晚、成花率高、花莖長直,既適合觀賞,又可做牡丹鮮切花。
其中,由牡丹與牡丹種類雜交的7個品種為紅色系和粉色系,花期在5月初至5月中旬;由牡丹和芍藥雜交的4個品種為金黃色系,除了金閣迎夏,其他3個品種花期在5月5日左右。這11個牡丹新品種的成功申報,填補了我國特晚開牡丹新品種培育的一項空白。
黃焰
黃焰
花朵為菊花型,花蕊附近有似火焰般的紅斑,花瓣呈金黃色,色澤純正。
黃蝶
花朵為菊花型,花瓣寬大、俏麗,宛若翩翩彩蝶。
橙色年華
花朵為重瓣型,初開為橙紅色,盛開時為橙黃色。
金閣迎夏
金閣迎夏
花朵為菊花型,與黃焰相似,花蕊附近也有亮眼的紅斑,但花期更晚,花莖長直,硬度較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