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部長”李育材
李育材,這位年屆古稀的老人,他將一生的苦心和熱血全部寄托給了中國油用牡丹事業,見證了它的興起,引領了它的未來。
李育材,山東單縣人,他的家鄉菏澤是全國聞名的牡丹之鄉,田野里隨處可見生長旺盛的藥用牡丹,李老對于牡丹的記憶,可謂早已成為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。
上世紀70年代初,李育材時任單縣徐寨公社李莊大隊生產隊長,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發現田里種植的牡丹籽含油。那時候生產條件比較落后,人民生活水平也較低,如果能從牡丹籽里榨出食用油,讓全村人都能吃上一些,不失為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。
牡丹籽
說干就干,李育材拉著一車牡丹籽去到城里,果然榨出了不少油,可是由于當時壓榨技術落后,無法實現籽實與籽殼分離,導致榨出來的油又苦又澀,無法食用,于是牡丹籽榨油的事只能暫時擱淺。
李育材并沒有放棄,從他調任山東林業廳到后來任職國家林業部副部長的工作中,仍然對牡丹籽榨油念念不忘。
皇天不負有心人,在科學技術逐漸發達后,山東菏澤一家企業成功研究出牡丹籽脫殼技術,壓榨出了油品清亮、氣味芬芳的牡丹籽油,經國家權威部門鑒定,牡丹籽油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遠超已知的任何一種食用油,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好的油!
“我有一個夢想,要讓全國13.7億各族同胞每人每年能吃上10斤牡丹籽油。為了實現這個夢想,就需要8000萬畝種植油用牡丹的土地資源。”李育材說。從這時候開始,他行遍華夏、踏遍九州,對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區都進行了調研,為的就是在全國各地推廣油用牡丹產業,為的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但絕不尋常的目標。
從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角度來講,這的確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目標。據相關資料報道:國內生產的食用植物油占國民消費總量的比例不足40%,余下大部分需依賴國外進口,以至于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。目前我國進口的食用油大多為轉基因大豆油,這種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至今仍未有權威機構的定論,因此,加快油用牡丹產業發展,增加牡丹籽油的市場供給,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國家食用油的戰略安全性。